欢迎访问365体育备用网站门户网站
您当前所在位置: 首页 > 法院文化 > 法官随笔

善法之治在于民——《法治中国》观后感

来源:   发布时间: 2017年09月08日

善法之治在于民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——《法治中国》观后感

王建秀

法者,治之端也。六集政论专题片《法治中国》以《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》为指导,以全面建设法治中国为主题,立足全局、高瞻远瞩,展示了依法治国的磅礴画卷。善法之治在于民,良好法律的施行既是为了人民,也需依靠人民。只有立法、行政、司法以服务人民为根本立足点,人民才能遵守法律、信赖法律、拥护法律,法治建设才能行稳致远。

法者,天下之程式,万事之仪表也,法律大可定天下万事之规矩,又切切实实保障基本人权。古希腊有一句谚语:“任何人不应因其思想而受处罚”,而回首古代中国,因思想而锒铛入狱的人却不在少数。秦时的焚书坑儒、汉时的“罢黜百家,独尊儒术”,统治者无一不是妄图从思想上进行独裁,凌驾于法律之上。著名的刑法启蒙者贝卡利亚写道,“刑罚应该是公开的、及时的、必需的”,然而,“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”却成为封建统治者的座右铭。近代以来,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,全面建设法治中国的宏图日渐明朗:废除思想犯、坚持罪刑法定与无罪推定、反对自证其罪、排除非法证据,义无反顾保障基本人权;倒置举证责任、规定负责人出庭、出列政府 “负面清单”,为“民告官”提供更多便利;2017年3月15日,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》表决通过,民事权益得到了进一步的保障。制善法以利百姓,施法治以图安定,法治中国的脉络在为民的法治举措中越发清晰。

徒善不足以为政,徒法不足以自行,法律不是一纸空文,法治愿景的实现需要百姓的信赖和参与。回溯法制历史,古代刑罚制度野蛮残酷,“大刑用甲兵,其次用斧钺;中刑用刀锯,其次用钻凿;薄刑用鞭扑。”肉刑制度的存在,是对基本人权的漠视,恶法治下,刑罚存在的目的扭曲为对百姓的威慑,与现代意义的刑罚相去甚远。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,全国上下同心同德建设法治社会,百姓的法律意识、权利意识、参与意识逐步提升。民事案件关乎社情民意,近年来,全国法院民事案件收案数量迅速增长,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诉讼的方式来维护自身权益。与此同时,当事人的证据意识明显增强,借条、收据、语音、证人证言等,证据的规范化与多样化有助于司法部门查明事实、定纷止争;庭审规范化建设效果明显,法官居中裁判,各方当事人规范参与,庭审效率与成效显著提高。

“立善法于天下,则天下治;立善法于一国,则一国治”,建设法治国家,不断提高法治为民理念,不断增强全民法律意识,真正在社会上培养崇高的法治信仰,我们的法治中国梦就一定会实现!

关闭
友情链接
版权所有:365体育备用网站 ICP备案号:鲁ICP备13032396号
地址:日照市泰安路55号 电话:0633-8782466 邮编:276800